海綿城市技術
傳統城市開發建設模式,由于不透水下墊面的過度增長和依賴管網進行排水的單一做法,破壞了水的自然循環路徑,使水文特征發生變化,對城市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等造成巨大影響,放大了災害風險。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在維系山水林田湖草生態格局的基礎上,強化降雨徑流管控,最大限度維持城市開發前后水文特征不變,修復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涵養水資源、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
傳統做法過度依靠管網進行排水,使城市下墊面對降雨徑流的滲透、滯蓄和凈化功能喪失,自然的“海綿體”功能消失。海綿城市建設改變了傳統的技術路線和方法,技術路線由傳統的“末端治理”轉為“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管控方法由傳統的“快排”轉為“滲、滯、蓄、凈、用、排”,充分恢復下墊面的“海綿體”功能,發揮綠色設施與灰色設施的綜合效益,既能緩解生態、環境、資源的壓力,又能降低工程造價和運維成本。
海綿城市建設是新時代城市轉型發展的需要,能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型,提升城市基礎建設的系統性。海綿城市是通過城市規劃、建設的管控,從“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 著手,綜合采用“滲、滯、蓄、凈、用、排” 等技術措施,統籌協調水量與水質、生態與安全、分布與集中、綠色與灰色、景觀與功能、岸上與岸下、地上與地下等關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徑流,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行為對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抵御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有利于達到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城市水資源、改善城市水環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復興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標。
?瀏覽量:0
創建時間:2019-08-23